• 作者: taihwa
  • 日期: 2016-12-25

生命之歌-楊企霞彩墨彩瓷創作個展

生命之歌-楊企霞彩墨彩瓷創作個展

展期:2016.12/30-2017.02/06

地點:臺華藝術中心 / 新北市鶯歌區中正一路426號

電話:02-2678-0000

茶會:12/3(六)14:00

生命之歌-楊企霞彩墨彩瓷的創作

文/王朝明


學藝之旅

如同許多創作者在創作生涯的發展,總是溯源童年生活裡,有某些人事物的因緣際會對她的未來產生了影響。

楊企霞也有如此令其感懷的經驗,在國小二年級,即擁有收藏她作品的頭號粉絲-外祖父。師範學校畢業從大陸來台的外祖父,囑咐她定期將當周的作品寄給他觀賞,持續到他離世。事後整理外祖父遺物時,赫然發現那些畫畫塗鴉、毛筆書法的所有作品,如紀年般完整齊全的像寶物一樣的被珍藏。這股當時源源不絕的溫暖鼓勵、甜蜜期待的祖孫情誼,滋潤著童年歲月裡信筆塗抹的喜悅,默默地影響她走向一條自在自信、快樂有趣,可用圖案、色彩表達自己眼睛觀察與內心感受、想像的創作道路。

國高中的成長過程,繪畫依舊是生活與求學的主要興趣,在知識探索、創作嘗試和活動表現上,美術的相關議題成為她關注的焦點。創作比賽的得獎、生活休閒的重心,繪畫逐漸成為自我價值的認同-我就是想畫畫。國中時主動從圖書館畫冊、自家藏書中,臨摹齊白石、吳昌碩的畫作。高中時父親延請三位畫家教導,讓她有系統地學習素描、水彩、水墨與書法等基本技巧。這些累積的經驗,逐步堅定她的意志,以進入當時的國立藝專進階畫藝,做個畫家,成為她人生的重要目標。

如其所願,榮耀的以第一名身分入學藝專。就讀中,從學李奇茂、蘇峰男、黃光男、羅振賢等大家,濡染浸潤在繪畫、書法、篆刻、藝術理論等各科目的教育學習,開闊視野、恢弘胸襟,奠定紮實的基礎。四年的課程,以國父紀念館典藏的全國青年書畫展第一名、藝專第一名畢業成績驗證她藝術創作學習的優秀資質,使她立定以藝術創作為職志,至今創作不輟。


創作之道

為開闊藝術創作的生涯,楊企霞藝專畢業後,隨其前輩學長林進忠、林錦濤等人的腳步,再以優異成績進文化大學美術系繼續深造。除提升其創作觀念、技法之外,對美學理論與研究,有了更深入的心得、見解,進而影響其藝術鑑賞、創作與人文心性的修養。如姜一涵老師的指導至今受用無窮,他叮囑創作已小有成績的楊企霞,在藝術上不應僅是畫匠似的鑽研技巧,而是多讀書涵養器識。

離開學院的專業養成後,楊企霞持續創作,其中有藝術生涯的自我期許,也有來自她的丈夫張進勇的鼓勵、支持。身為女性持家育幼之外,她依然寫生寫景,涵泳於自然造化,吐納消解,浸潤在筆墨線條、造型色彩中,寫意生活,抒發情感。

她的作品洋溢著女性敏感、細緻和溫柔的氣質。例如「夏日閒情」取景布局,顯露女性靈慧巧思的敏銳,圖中蒼勁老樹對映春綠荷塘,前後景深的構圖,瀰漫流金歲月思悠心遠的閒適淡然。「細語」裡天光朦朧灑向野菊的嬌柔,花容可掬地依傍在嶙峋的巨崖上,深情款款盡在細語廝磨的眷戀。畫作「雲嶺山動」則有如夢幻仙境的空靈、飄渺,在生命之樹的草原上,「山中白雲千萬重,卻望人間不知處」,莫問來,莫問去,總許時間永恆,人間幸福。

側身水墨畫家之列的楊企霞,也許受之於丈夫張進勇現代水墨觀念的影響,顯然領略藝術應隨當代的基本信念,反思傳統水墨的陳規,認同創新求變不離當代,因此試以自動技法表現現代水墨的新的視覺意象,讓水拓、漬墨、潑灑產生肌理變化,層次豐富的遣情造景,使心境與情境共得天機,相映成趣。如「泉聲」,「別有洞天」和「舞墨」,流利地掌握墨漬、水拓渾然天成的流滲、波折和暈染。配合意境,施以細筆精準細膩地勾勒造形,展現其走出舊法老套的雄圖,表達新奇的筆墨、線條、造形的藝術語彙,營造現代水墨的藝術風格。


彩瓷之路

順著自動技法的運用,在彩瓷創作上,更是證明她絕非止於閨秀式小樓東風的情調。此次「生命之歌」的彩瓷取高雅海芋、雍容的牡丹、清芬的菊花做主題,描述生命之歌的曼妙旋律,傳達女性低迴的心思與纖柔的情愫。

楊企霞彩瓷舞釉弄筆的因緣,得自她亦師亦友的丈夫張進勇的影導。張進勇彩瓷的經驗相當豐富,已有獨特的釉藥語彙,標幟鮮明的藝術風貌,所以楊企霞的起手即已不在平塗渲染、單純著色的功夫上琢磨。她亦如運用自動技法的創意,轉益釉藥窯變的幻化多彩,讓花的嬌容芳姿,在釉色中燦爛綻開,花韻旖旎,啟發無限遐思。如「芬芳」的花顏、「燦爛繽紛」的海芋,精心地以「釉色共融」述說情深意切的繾綣。「春風得意」、「花開富貴」進一步地連結她在瓷器布局構圖與釉藥變化的親密關係,溫馨婉轉,隱喻著生命的繽紛美好。

她巧妙地借景抒懷、借花傳情,慧心獨照地帶著創意在「釉色共融」中編組花之舞曲,詠唱生命之歌。